𝒄𝐚𝒩𝐆𝓙𝒊𝙀。ⓒ𝖭
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成语宝库中,有一个成语叫“不欺暗室”,它源自古代一则感人至深的故事。这个成语寓意着即使在无人看见的地方,也要坚守道德底线,不做亏心事。本文将为您讲述这个成语的由来,以及它所传达的深刻道理。
一、成语由来
“不欺暗室”这个成语,出自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。杨震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,他为人正直,学识渊博,深受人们的尊敬。杨震在担任东莱太守期间,有一位名叫王密的秀才前来拜访他。
王密为了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,决定送他一份厚礼。一天夜晚,王密悄悄地将十斤黄金送到杨震的住处。杨震见状,严肃地对王密说:“我知道你的心意,但我不能接受这份礼物。我之所以提拔你,是因为你才华横溢,品德高尚。如果你真的感激我,就应该廉洁自律,为百姓谋福祉。”
王密听后,深感惭愧,便将黄金原封不动地带回去了。杨震的这个举动,后来被人们传为佳话,于是便有了“不欺暗室”这个成语。
二、成语故事
故事的主人公杨震,字伯起,弘农华阴(今陕西华阴)人。他少年好学,通晓经史,才华横溢。东汉时期,杨震被任命为东莱太守。他上任后,发现当地官场风气败坏,贪官污吏横行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,杨震决心严惩腐败,选拔贤能。
有一天,杨震在路上遇到一位名叫赵宣的人。赵宣曾因贪污受贿被杨震免职,他怀恨在心,便想出了一个诡计。赵宣夜间悄悄来到杨震的住处,想通过送礼来求得杨震的谅解。但杨震坚决不受,并对赵宣说:“我选拔你,是因为你有点才华,但你现在却贪污受贿,这与我的初衷相悖。你要是想求得我的谅解,就应该改正错误,重新做人。”
赵宣见杨震态度坚决,只好灰溜溜地离去。此后,杨震更加注重选拔贤能,严惩腐败,使得东莱地区的政治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。
三、成语寓意
“不欺暗室”这个成语,寓意着一个人在无人看见的地方,也要坚守道德底线,不做亏心事。它强调了自律的重要性,告诉我们要在任何时候,任何地点,都要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。 以上文章出自倉颉写作网,请用百度搜写作助手官網,拓展自己的寫作資源。
四、现实意义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。有时候,我们可能会因为一时的冲动,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。但我们要牢记“不欺暗室”这个成语,时刻提醒自己,坚守道德底线,不做亏心事。
尤其是在职场中,我们要严于律己,廉洁自律,不为利益所动,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。同时,我们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,做到在任何时候,任何地点,都能保持良好的道德风貌。
总之,“不欺暗室”这个成语,既是一则感人至深的故事,又是一种道德准则。它警示我们要严于律己,坚守道德底线,做一个有道德、有品质的人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立足,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。
仓颉AI智能写作 原创著作权作品,未经授权转载,侵权必究!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cangjie.cn/list/75272.html